SDGs 永續發展目標是什麼?解讀17 項指標和背後理念 – 經理人

2012 年聯合國永續發展會議在巴西里約熱內盧舉辦,距離上次 1992 年在里約熱內盧舉辦的聯合國環境與發展會議(地球高峰會)已經相隔了二十年。
本次的提案事先統合了 MDGs (Millennium Development Goals,千禧年發展目標)並製成文件,最後經由當時聯合國一百九十三個會員國同意後成形。就在 MDGs 2015 年底期限將至之時,2015 年九月聯合國大會全體會員一致通過新的文件,就是《改變我們的世界:2030 年議程永續發展》。
通過大會決議的這份文件通稱為《2030 可持續發展議程》(The 2030 Agenda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這份以英文寫成共三十五頁文件,文中列出十七項目標、一百六十九項指標做為永續發展目標,SDGs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2030永續發展目標)就涵蓋在這份議程中。
SDGs 不僅銜接 MDGs 無法達成的課題,還包含了經濟成長、社會融合、環境保護等會相互影響的各項課題,並提出統一性的對策。 相對於 MDGs 的對策只針對開發中國家擬定,SDGs 更為普遍,不分開發中國家或先進國家,而是以所有國家為對象。
撇開過去不是勝者就是敗寇,不是你死就是我亡的二元論觀念,SDGs 提出了「永續共存」的新策略。2015 年九月聯合國一百九十三個會員國,全體一致採用這種共存策略,也意味著人類已經達到某種成熟度。
人類物種自誕生以來歷經二十萬年漫長歲月,終於提出共通的理想,雖然只有短短的十五年,但至少是在大家都同意的情況下具體描繪出理想的未來。不誇張地說,這份文件可說是總結了地球上七十億人口的意見,是人類生存策略發展的巔峰,劃時代的事件。
接下來就是接受考驗的時刻,SDGs 揭示人類共通的理想世界,能否在 2030 年實現。我們正站在歷史的轉捩點上。
SDGs 的十七項目標可區分為四大類。
前面六項目標主要是跟發展有關,接下來六項主要跟經濟有關,再後面三項跟地球環境有關,最後兩項是支持整體的架構。 每項目標都有詳細、定性、定量的指標,全部共列出一百六十九道課題。
必須留意的是,光讀完這十七項目標、一百六十九項指標,不一定能了解 SDGs 所指向的世界觀。前面提到由三十五頁組成《2030 可持續發展議程》,前兩頁是序言,宣言的部分分成五十九個段落,接著列出一百六十九項指標,再後面的十二個段落則是實施手段和全球夥伴關係,最後面的二十個段落則是後續追蹤與檢討。
其實,理解 SDGs 整體思想的重要提示,就隱藏在序言和宣言的部分。
前面說明了 SDGs 誕生的背景和成立過程,但我想還是有很多讀者看完 SDGs 似懂非懂。為什麼會這樣?
因為 SDGs 的十七項目標與一百六十九項指標只是篇幅龐大的《2030 可持續發展議程》文件中的一部分而已。這份文件和《聯合國憲章》一樣,前文從目標崇高的宣示展開,然後列出數值目標與實施手段,最後從目標崇高的宣示展開後續追蹤。這裡,我將通過四個關鍵字,為大家解讀這份文件究竟傳達出什麼樣的世界觀。
《2030 可持續發展議程》序言的第二段堅決地宣示「不遺漏任何人」(no one will be left behind),這句話有兩層意義。
第一層意義是針對 2000 年 MDGs 時代過於強調「成長」所做的改變。 大家可以想像有一座用香檳杯疊成高塔的畫面。從頂端的那杯開始倒入香檳,滿出來的香檳會不斷往下流,直到最下層的香檳都被注滿。
下滲理論就是以這樣思維創造出來的經濟理論,「讓富者愈富,經濟活動就會活絡起來,讓貧窮的人也有機會重新分配財富」(當政府給予資本家更多的優惠和有利的政策,將能夠吸引投資進而改善整體經濟,讓下層貧困階級因大環境變好而受惠)。
在 1990 年到 2000 年間,許多國家的經濟政策就是根據這個理論制定並實施。但實際情況並不如想像,僅有最上層的那只杯子不斷變大、裝滿香檳,香檳並不會流到下層的杯子,反而讓社會階級落差擴大。 基於此經驗與反省,SDGs 指向的目標轉向創造一個「沒有階級落差的世界」。
第二層面的意義則是,期許打造一個身障者、LGBTQ 〔為性少數群體的統稱,女同性戀者(Lesbian)、男同性戀者(Gay)、雙性戀者(Bisexual)與跨性別者(Transgender)、性別/取向疑惑者(Question)的英文首字母縮略字。〕 等群體的權利不受到輕視,包含社會的少數族群所有人都能參與策畫的世界。 同時擁有這兩層意義才能完整說明「不遺漏任何人」這句話。
在序言的第一段,也就是這份文件的開頭中有提到,必須在和平的狀態下實現「更大的自由」。這樣的字句同樣出現在《聯合國憲章》的序言,還有前面提到的安南.科菲在年度報告使用的標題。這句話表達了一個重要的思想, 那就是「所有人都應該擁有更多的人生選項」,這同時也是支持現在國際社會基礎的重要概念。
在這裡,我要先說明一下「Freedom」這個字的重要性。日文的「自由」翻成英文有兩種翻法,一個是 Liberty,一個是 Freedom。
Liberty 指的是「不受他人拘束的自由」。美國紐約的自由女神像(Statue of Liberty)手上拿著《獨立宣言》,象徵著掙脫英國束縛的自由。至於 Freedom 指的是「在人生之中有很多選擇」。
在溜冰界創下許多傲人成績的溜冰選手羽生結弦(Yuzuru Hanyu),看過他表演的人一定對他的技巧和表現印象深刻。他在冰上表演的自由度和地球大多數人類相比,絕對高出許多。羽生選手在冰上能做到的事情和選項比一般人多很多,這些選擇的基礎就來自他長年的經驗、練習、思想和哲學。這種自由就是 Freedom,也就是「能做的事情變多」「能做的選擇很多」。
《聯合國憲章》的序言使用 Freedom 這個字的理由在於,這個世界上還有很多人因為貧窮、戰爭、災害等因素而被剝奪人生的選擇權。這也是為什麼 SDGs 在文件中的第一段表明決意要實現「照自己的意志自由選擇未來的世界」這個目標。所謂「有許多選擇來決定自己的人生」,指的無非就是「活出自己」。
在宣言的第七段,描述了 SDGs 擘畫的理想世界,「我們期望創造的世界應該是所有的生命繁榮,而且確保所有人在身體、精神、社會各層面都能活得好(well-being)的世界」。在序言講到「Prosperity」(繁榮)的段落中也提到,希望能實現一個所有人在身體、精神、社會層面都能「活得好」的社會。這裡使用的 well-being(福祉)這個字,在世界衛生組織的憲章中也有使用。
世界衛生組織把健康定義為「不單指不生病,還要確保身體、精神、社會層面的福祉都獲得滿足的狀態」。從這我們可以了解,在 SDGs 描繪的理想世界中,這種「活得好」的概念也是非常重要的要素。
近年,愈來愈多企業將改善員工福祉納入管理,也有愈來愈多企業把這樣的概念導入經營之中,用來提升生產力。
谷歌(Google)發表了一份報告說明福祉與提升勞動生產力、降低離職率之間的關係,引起世界矚目。谷歌為了研究表現特別突出的團隊有什麼樣的特質,在 2012 年擬定「亞里斯多德計畫」(Project Aristotle)來調查。
古代希臘哲學家亞里斯多德曾說「整體大於部分總和」,因此用來命名計畫名稱。經過研究發現,效率最高的團隊有一個最重要的特質,那就是「心理安全感」(Psychological Safety)。
所謂的「心理安全感」指的是,在人際關係中做出判斷後的發言或行動,引發其他人的接受方式;如果相信自己在團體內部不管做出什麼樣的行動都不會遭到拒絕或處罰的話,就是擁有心理安全感。
心理安全感高的團隊有幾個特徵,像是很容易接受別人的點子並加以活用、獲利性提高、離職率低等。也就是說,這項計畫證明了只要提高每一位成員的福祉,整個團隊的勞動生產力和業務效率就能獲得改善。
「活得好」(Well-being)不只可以直接用來表達 SDGs 的世界觀,也是實現 SDGs 擘畫的理想世界不可或缺的要素,同時將是未來所有國家企業都需要採納的重要概念。
在序言的「Planet」(地球)這個段落中明確揭示一個目標與決心,「滿足這個世代與未來世代的需求」,包括地球暖化等環境問題一定要在這個世代做處理,讓未來世代繼承一個永續的社會。SDGs 的目標是不挪用下一個世代資源,實現「超越世代」的人類理想社會。從 1987 年在布倫特蘭委員會提出永續的概念以來,花了將近三十年的時間,終於開花成果。
把前述四個關鍵字組合起來,就能看到 SDGs 對於未來社會的願景──「超越世代、所有人、活出自己、活得好的世界」。
所以我們必須理解,SDGs 的一百六十九項指標是在這樣的社會願景中演繹出來。反過來說,即使這一百六十九項指標沒有提到高齡化和塑膠問題,只要從這個社會願景出發思考就必然會處理這些問題。
很多人要把 SDGs 導入自己的事業時,注意力總是放在這一百六十九項指標,但我必須說,假如不了解 SDGs 對未來社會想像的根本精神,就失去導入這些指標的意義了。
企業以這幅理想的未來願景為目標導入 SDGs,不僅不會違反企業的本分和大義,反而還能實現企業的存在意義。至於企業導入 SDGs 於經營有什麼意義,讓我們先從經營事業為什麼要重視 SDGs 的理由說起。
(本文出自《2030永續企業革命:全方位ESG永續實戰攻略》,商業周刊出版)
訂閱【每日學管理】電子報
訂閱【每日學管理】電子報
2012 年聯合國永續發展會議在巴西里約熱內盧舉辦,距離上次 1992 年在里約熱內盧舉辦的聯合國環境與發展會議(地球高峰會)已經相隔了二十年。
本次的提案事先統合了 MDGs (Millennium Development Goals,千禧年發展目標)並製成文件,最後經由當時聯合國一百九十三個會員國同意後成形。就在 MDGs 2015 年底期限將至之時,2015 年九月聯合國大會全體會員一致通過新的文件,就是《改變我們的世界:2030 年議程永續發展》。
通過大會決議的這份文件通稱為《2030 可持續發展議程》(The 2030 Agenda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這份以英文寫成共三十五頁文件,文中列出十七項目標、一百六十九項指標做為永續發展目標,SDGs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2030永續發展目標)就涵蓋在這份議程中。
SDGs 不僅銜接 MDGs 無法達成的課題,還包含了經濟成長、社會融合、環境保護等會相互影響的各項課題,並提出統一性的對策。 相對於 MDGs 的對策只針對開發中國家擬定,SDGs 更為普遍,不分開發中國家或先進國家,而是以所有國家為對象。
撇開過去不是勝者就是敗寇,不是你死就是我亡的二元論觀念,SDGs 提出了「永續共存」的新策略。2015 年九月聯合國一百九十三個會員國,全體一致採用這種共存策略,也意味著人類已經達到某種成熟度。
人類物種自誕生以來歷經二十萬年漫長歲月,終於提出共通的理想,雖然只有短短的十五年,但至少是在大家都同意的情況下具體描繪出理想的未來。不誇張地說,這份文件可說是總結了地球上七十億人口的意見,是人類生存策略發展的巔峰,劃時代的事件。
接下來就是接受考驗的時刻,SDGs 揭示人類共通的理想世界,能否在 2030 年實現。我們正站在歷史的轉捩點上。
SDGs 的十七項目標可區分為四大類。
前面六項目標主要是跟發展有關,接下來六項主要跟經濟有關,再後面三項跟地球環境有關,最後兩項是支持整體的架構。 每項目標都有詳細、定性、定量的指標,全部共列出一百六十九道課題。
必須留意的是,光讀完這十七項目標、一百六十九項指標,不一定能了解 SDGs 所指向的世界觀。前面提到由三十五頁組成《2030 可持續發展議程》,前兩頁是序言,宣言的部分分成五十九個段落,接著列出一百六十九項指標,再後面的十二個段落則是實施手段和全球夥伴關係,最後面的二十個段落則是後續追蹤與檢討。
其實,理解 SDGs 整體思想的重要提示,就隱藏在序言和宣言的部分。
前面說明了 SDGs 誕生的背景和成立過程,但我想還是有很多讀者看完 SDGs 似懂非懂。為什麼會這樣?
因為 SDGs 的十七項目標與一百六十九項指標只是篇幅龐大的《2030 可持續發展議程》文件中的一部分而已。這份文件和《聯合國憲章》一樣,前文從目標崇高的宣示展開,然後列出數值目標與實施手段,最後從目標崇高的宣示展開後續追蹤。這裡,我將通過四個關鍵字,為大家解讀這份文件究竟傳達出什麼樣的世界觀。
《2030 可持續發展議程》序言的第二段堅決地宣示「不遺漏任何人」(no one will be left behind),這句話有兩層意義。
第一層意義是針對 2000 年 MDGs 時代過於強調「成長」所做的改變。 大家可以想像有一座用香檳杯疊成高塔的畫面。從頂端的那杯開始倒入香檳,滿出來的香檳會不斷往下流,直到最下層的香檳都被注滿。
下滲理論就是以這樣思維創造出來的經濟理論,「讓富者愈富,經濟活動就會活絡起來,讓貧窮的人也有機會重新分配財富」(當政府給予資本家更多的優惠和有利的政策,將能夠吸引投資進而改善整體經濟,讓下層貧困階級因大環境變好而受惠)。
在 1990 年到 2000 年間,許多國家的經濟政策就是根據這個理論制定並實施。但實際情況並不如想像,僅有最上層的那只杯子不斷變大、裝滿香檳,香檳並不會流到下層的杯子,反而讓社會階級落差擴大。 基於此經驗與反省,SDGs 指向的目標轉向創造一個「沒有階級落差的世界」。
第二層面的意義則是,期許打造一個身障者、LGBTQ 〔為性少數群體的統稱,女同性戀者(Lesbian)、男同性戀者(Gay)、雙性戀者(Bisexual)與跨性別者(Transgender)、性別/取向疑惑者(Question)的英文首字母縮略字。〕 等群體的權利不受到輕視,包含社會的少數族群所有人都能參與策畫的世界。 同時擁有這兩層意義才能完整說明「不遺漏任何人」這句話。
在序言的第一段,也就是這份文件的開頭中有提到,必須在和平的狀態下實現「更大的自由」。這樣的字句同樣出現在《聯合國憲章》的序言,還有前面提到的安南.科菲在年度報告使用的標題。這句話表達了一個重要的思想, 那就是「所有人都應該擁有更多的人生選項」,這同時也是支持現在國際社會基礎的重要概念。
在這裡,我要先說明一下「Freedom」這個字的重要性。日文的「自由」翻成英文有兩種翻法,一個是 Liberty,一個是 Freedom。
Liberty 指的是「不受他人拘束的自由」。美國紐約的自由女神像(Statue of Liberty)手上拿著《獨立宣言》,象徵著掙脫英國束縛的自由。至於 Freedom 指的是「在人生之中有很多選擇」。
在溜冰界創下許多傲人成績的溜冰選手羽生結弦(Yuzuru Hanyu),看過他表演的人一定對他的技巧和表現印象深刻。他在冰上表演的自由度和地球大多數人類相比,絕對高出許多。羽生選手在冰上能做到的事情和選項比一般人多很多,這些選擇的基礎就來自他長年的經驗、練習、思想和哲學。這種自由就是 Freedom,也就是「能做的事情變多」「能做的選擇很多」。
《聯合國憲章》的序言使用 Freedom 這個字的理由在於,這個世界上還有很多人因為貧窮、戰爭、災害等因素而被剝奪人生的選擇權。這也是為什麼 SDGs 在文件中的第一段表明決意要實現「照自己的意志自由選擇未來的世界」這個目標。所謂「有許多選擇來決定自己的人生」,指的無非就是「活出自己」。
在宣言的第七段,描述了 SDGs 擘畫的理想世界,「我們期望創造的世界應該是所有的生命繁榮,而且確保所有人在身體、精神、社會各層面都能活得好(well-being)的世界」。在序言講到「Prosperity」(繁榮)的段落中也提到,希望能實現一個所有人在身體、精神、社會層面都能「活得好」的社會。這裡使用的 well-being(福祉)這個字,在世界衛生組織的憲章中也有使用。
世界衛生組織把健康定義為「不單指不生病,還要確保身體、精神、社會層面的福祉都獲得滿足的狀態」。從這我們可以了解,在 SDGs 描繪的理想世界中,這種「活得好」的概念也是非常重要的要素。
近年,愈來愈多企業將改善員工福祉納入管理,也有愈來愈多企業把這樣的概念導入經營之中,用來提升生產力。
谷歌(Google)發表了一份報告說明福祉與提升勞動生產力、降低離職率之間的關係,引起世界矚目。谷歌為了研究表現特別突出的團隊有什麼樣的特質,在 2012 年擬定「亞里斯多德計畫」(Project Aristotle)來調查。
古代希臘哲學家亞里斯多德曾說「整體大於部分總和」,因此用來命名計畫名稱。經過研究發現,效率最高的團隊有一個最重要的特質,那就是「心理安全感」(Psychological Safety)。
所謂的「心理安全感」指的是,在人際關係中做出判斷後的發言或行動,引發其他人的接受方式;如果相信自己在團體內部不管做出什麼樣的行動都不會遭到拒絕或處罰的話,就是擁有心理安全感。
心理安全感高的團隊有幾個特徵,像是很容易接受別人的點子並加以活用、獲利性提高、離職率低等。也就是說,這項計畫證明了只要提高每一位成員的福祉,整個團隊的勞動生產力和業務效率就能獲得改善。
「活得好」(Well-being)不只可以直接用來表達 SDGs 的世界觀,也是實現 SDGs 擘畫的理想世界不可或缺的要素,同時將是未來所有國家企業都需要採納的重要概念。
在序言的「Planet」(地球)這個段落中明確揭示一個目標與決心,「滿足這個世代與未來世代的需求」,包括地球暖化等環境問題一定要在這個世代做處理,讓未來世代繼承一個永續的社會。SDGs 的目標是不挪用下一個世代資源,實現「超越世代」的人類理想社會。從 1987 年在布倫特蘭委員會提出永續的概念以來,花了將近三十年的時間,終於開花成果。
把前述四個關鍵字組合起來,就能看到 SDGs 對於未來社會的願景──「超越世代、所有人、活出自己、活得好的世界」。
所以我們必須理解,SDGs 的一百六十九項指標是在這樣的社會願景中演繹出來。反過來說,即使這一百六十九項指標沒有提到高齡化和塑膠問題,只要從這個社會願景出發思考就必然會處理這些問題。
很多人要把 SDGs 導入自己的事業時,注意力總是放在這一百六十九項指標,但我必須說,假如不了解 SDGs 對未來社會想像的根本精神,就失去導入這些指標的意義了。
企業以這幅理想的未來願景為目標導入 SDGs,不僅不會違反企業的本分和大義,反而還能實現企業的存在意義。至於企業導入 SDGs 於經營有什麼意義,讓我們先從經營事業為什麼要重視 SDGs 的理由說起。
(本文出自《2030永續企業革命:全方位ESG永續實戰攻略》,商業周刊出版)
訂閱【每日學管理】電子報

source